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

地久天長


       我們的帝國自古以來也屬封閉型的社會,
尤以明朝為甚。在那樣的社會裡,各種職業基
本是世代相承,選擇職業的自由可說幾近於零。


       一個農民家庭,如要脫貧和得到社會聲望
,惟一的途徑就是讀書做官。然而這是一條漫
長修遠之路,很難只由一個人或一代人的努力
就能達到目的。


       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內的創業先祖輩,不
斷勞作、自奉儉約、積銖累寸。首先鞏固自己
耕地的擁有權,然後再獲得別人耕地的抵押權
,由此逐步上升為地主。


       但是,這一過程常常需要幾代的時間才能
完成。當經濟條件初步具備,子孫才能有接受
教育的機會。在這漫長的百多年中,族中女性
所付出的忍耐和犧牲,已被看成應有之義。


       所以表面看來,考場內的筆墨高低,可使
一代清貧立變為富貴顯達。其實,幕後的慘淡
經營,可謂歷時至久!


       這種經過多年奮鬥而換來的榮譽,接受者
只是家族中的一至數人,但其功勞實屬全家全
族。如是者,當事人又怎能對家族中其他成員
的福利完全漠視呢?


       明代哲學家李贄,為了逃避鄉親的糾纏,
寧願讓妻子獨自在家鄉病死。因為他在族中甚
具名望,又當過知府,如回到鄉間照顧妻子,
定會陷入無數親族的糾葛纏擾。


       早在二三十年前,他曾因喪父回鄉家居,
當時倭寇犯境食物奇缺,他雖是一個最低級的
文官,也要被親族擁戴,負起為三十多名親屬
尋找食物旳責任。


       跟李贄同期的作家何良俊,在南京避難當
兒,也給親族所包圍,要求解決他們的吃飯問
題。還有,著名的散文家歸有光,曾向朋友訴
苦說:「他不能毅然避難他遷,否則他必須帶
同「百餘口」的族人同行。」


       由於,明朝當時整個社會沒有為它的人民
,開放其他謀生門徑,所以每個家族受益者,
早已經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種「有責任」生活
方式。


        四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國家和特區,
又彷彿退回到從前的模式,如閣下若非出身貴
冑,或坐擁土地物業。當官,這種職業,不幸
地又再成為脫貧惟一的道路了。


       我們社會由短暫的開放自由,又再倒回專
制和極權。社會的上升梯階愈形狹窄,從正道
獲得升遷者,已成幾稀。難怪現在為官之道,
已由為民,變成為己。「有責任」的生活方式
又再重現人間!


( 以上文字,摘自「萬歷十五年」黃仁宇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